在互联网行业中,各种面向消费者的盈利模式呈现出一种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交易额和利润呈现出递增的态势。这种增长趋势的背后,是交易转化率的逐步提升,它越来越依赖于用户之间的信任基础。而在另一方面,交易也越来越依赖于注意力经济和冲动消费。
例如,拥有10万用户或粉丝的企业,在不同盈利模式下的收入情况大致如下:
- 广告/虚拟付费:通过广告实现年收入可达数十万;若通过游戏,则收入范围可从数十万至数百万不等。
- 电商:有观察显示,网红在电商领域的最高年收入可达两千多万,净利润可达数百万元。
- 品牌:对于快消品牌而言,利用自有粉丝基础可同时实现品牌利润和渠道利润的最大化,其最高利润甚至可在电商基础上翻倍。
- 金融:在金融领域,拥有10万注册投资粉丝的企业,若达到10%的付费转化率,其一年内的最高交易额可达约5亿人民币,净利率约为2%至2.5%。
随着变现模式从低级向高级演变,连接建立方式和流量价值的分配也在发生变化。在早期互联网时代,基于“注意力/功能/比价”的连接模式中,80%的流量集中在少数巨头手中,他们主要通过初级模式获取了市场上80%的利润,形成了明显的马太效应。
然而,当前情况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例如,今年年初罗振宇在得到上售卖《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时,尽管在亚马逊上的销量排名有所上升,但其收入远不及在得到平台上的业绩。这反映了基于“信任”的连接方式所带来的差异。
这一变化表明,逐渐被“信任”连接所取代的基于“注意力/功能/比价”的连接模式,通过更高级的模式实现了更高效的变现。那么,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将是怎样的呢?
在更高层次的盈利模式下,企业不再需要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因为即使是十万级别的粉丝也能带来可观的盈利能力。这种小流量节点的流量虽小,却不会被大型企业如BAT所垄断,马太效应失效。
相反,高质量(可通过电商、品牌、金融变现的)的20%长尾流量节点,有望在未来占据80%的市场收益。这些高质量流量可能会分散在各个社交平台中,以个人IP形式存在,拥有几万到几十万的粉丝,形成去中心化的趋势。
例如,罗振宇目前拥有700万粉丝,未来可能达到千万级别,但要突破5000万粉丝则非常困难。同样,个人订阅号如小北也可能从百万粉丝增长到数百万,但再扩大规模同样不易。
尽管如此,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寻找价值和启示:
- 对于个人而言,如果你认为自己有独特之处,应致力于打造个人品牌,以吸引更多关注和认可。关注度本身即是一种价值,“红”并非坏事,关键在于明确“红”后如何创造更大价值。
- 对于创业者来说,不应仅仅追求构建平台,因为风险极高。相反,应学习BAT等企业的做法,专注于连接更多用户,通过信任来连接更高质量的流量,而非依赖注意力吸引普通流量。
- 对于投资者而言,网红确实存在投资风险,因为他们过于依赖个人影响力且难以独立做大。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和尝试,或许与众筹、品牌、金融等领域有诸多关联,未来我将分享更多心得。
此外,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青瓜传媒信息流本文作者@Iris 由(APP顶尖推广)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729419.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