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社交和付费社群:谈谈社群价值和社群运营!

在这个“免费 + 增值 + 广告”盛行的时代,社交网络类产品如QQ群开始尝试收费策略,无疑会引发诸多争议。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耍流氓式的收费手段,甚至认为不可能实现。然而,QQ群已

在这个“免费 + 增值 + 广告”盛行的时代,社交网络类产品如QQ群开始尝试收费策略,无疑会引发诸多争议。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耍流氓式的收费手段,甚至认为不可能实现。然而,QQ群已经开始实施付费制度。那么,为何QQ群会选择在此时付费呢?关于这一点,各方众说纷纭。在此,我将阐述一个理论。

付费社交和付费社群:谈谈社群价值和社群运营!网

这个理论源自数学领域的猜想,被称为“六度分割理论”或“小世界理论”。该理论认为,你与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的中间人不会超过六个,换言之,通过六个人左右的中间人,你便能够结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其中,三度以内的关系被称为“强关系”,而三度之外的则被称为“弱关系”。弱关系主要传递信息本身,而强关系则传递影响力。尽管这个理论颇为深奥,但“六度分割”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已然显露出其潜在的商业价值。

近年来,人们对社会网络的研究愈发关注,许多网络软件也开始支持人们建立更为紧密和互信的社会联系,这些软件被统称为“社会性软件”。诸如社会、网络、地域、商业、博客、sns等词汇,或许我们已经听得有些麻木。然而,一旦那些具有前瞻性的人找到了将这些元素聚合的商业价值,那么受影响的绝不仅仅是网络世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人所拥有的身份越高、名声越大,他就会有更多的好友。因此,他们往往不愿意随意拓展自己的关系圈子,因为他们担心会遭受过多的打扰。然而,如果突然间阻尼消失,你可以轻松地给李彦宏、马云、马化腾打电话,但你真的想与冯小刚谈论电影吗?此时,你或许会发现,原本便捷的电话沟通变得困难重重,许多名人纷纷抱怨,称接到大量无关电话,询问他们是否认识某人,然后匆匆挂断。这场因关系扁平化而引发的灾难,让我们这些旁观者感到有趣。一旦名人与大众的关系变得过于扁平化(六度变一度),他们对大众的价值也随之减少,大众们也只能拨打电话,简短地炫耀自己曾与明星通话的经历。然而,这场扁平化工程并未扩展追星族的朋友圈,他们仍然与明星保持着距离。

尽管上述内容似乎有些离题,但接下来我将谈谈社交人脉中的信息传播。社交应用的发展并非如许多人所述已走到尽头,相反,它才刚刚开始。在过去的阶段,我们主要依赖六度人脉;在此之前,信息连接较少,双向联系更是稀缺。那么,下一步将会是什么?在我看来,正是三度影响力开始发力的时代。

那么,什么样的信息才算是高质量的信息呢?我认为,高质量的信息应是被吸收、消化、应用并衍生出新的高质量信息,这才是有用的知识。知识并非静态的,它必须是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此外,关于“共享经济”的思考也让我颇感兴趣。房(AirBNB)、车(Uber)的共享只是起点,更大的价值在于知识的共享。

在社群运营方面,我之前曾撰写过一篇文章。随着信息的日益透明和传播的广泛,有思想、有技术的人开始活跃于微博和微信等平台,社群的概念也逐渐渗透,从免费到收费,从小型群体到大型社群,从凑热闹到整合资源,这些变化都是进步的表现。例如,设计、营销、程序等领域的专业人士纷纷建立自己的社群,以提高成员的专业性和互动性。

付费社群我认为是一种良好的模式,商业化在很多领域都是必然趋势。正面看待、拥抱变化,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一方面,付费可以筛选出有决心、有魄力的会员,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会员的付费有助于社群领导者获得价值回报,从而保证他们能提供更专业、更专注的服务,实现良性循环。

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收费群,收费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虽然免费的群活跃度通常只有一两天,随后就会出现大量广告和名片满天飞的现象,导致用户不堪其扰,最终选择退群或屏蔽。然而,收费群的价值却有所不同,因为大家都是交了钱进来的,所以会更加珍惜在群内的机会。在收费群中,我获得的价值和资源远远大于入群费。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每个人的社交从数量和频率上呈爆炸式增长。之前,我们的社交圈相对狭窄,一生中平均不会超过与150人产生亲密交往。然而,现在朋友圈可以超过5000人,如果有多个微信账号,甚至可达上万人。这种变化使得社交频次大幅上升,彻底颠覆了传统社交模式。

社群经济不应贪大求全,而应注重精细化和深度化,重点在于互助和价值共享。随着价值的不断注入和管理规范的不断提升,社群将得以持续发展,并形成骨干和深度成员。移动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社交的方式,还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

在社群运营过程中,我的体悟是去中心化的概念可以借鉴自然界的去中心化。每个个体都是品牌,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需求。因此,社群的去中心化应避免一言堂,而是让每个人都获得发声的权利,通过互动和交叉感染,增强社群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一个优秀的社群需要设计和优化。经过不断的优化和沉淀,社群将形成其独特的使命、文化和行为规范。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社群文化,对“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分寸拿捏,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

总之,我认为社群运营应注重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平衡。作为自媒体人或运营者,应建立自己的付费群,以体验运营的魅力,从中学习和总结经验。同时,提升用户体验,创造价值,并借助用户消费水平和付费意愿的提升,实现产品的直接或间接获益变现。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730713.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