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做公众号”的问题,许多朋友向我咨询。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虽然不敢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公众号确实为我带来了诸多技能上的提升。一个人独立运营公众号与雇佣他人运营有着本质的区别。
那么,为何要选择做公众号呢?首先,在着手一项任务前,我们必须明确其背后的目的。这可能是出于名声、利益,亦或是简单的记录需求。关键在于,你必须清晰理解自己从事某项工作的根本原因,否则就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正如Glen之前提到的“黄金圆环法则”所示)。
我最初创建公众号的动机并非盈利或增加粉丝数,而是出于对记录生活的热爱。一直以来,我都保持着记录点滴的习惯,在有了微信公众号之后,它作为微信的一项功能,提供了比其他平台更为出色的用户体验。简而言之,我做公众号的初衷是为了定期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仅此而已。
将公众号视为一个产品来运营,是因为我之前已经决定成为一名产品经理。因此,在进行各项工作时,我都尝试将其视为产品来进行管理。这意味着,我要体验产品从诞生到成熟的整个生命周期。
一个成功的公众号运营通常需要四个核心角色:内容创作者、设计师、运营人员和数据分析师。你是否敢于独自一人承担所有这些角色?在公众号运营的过程中,不断有人提出愿意无偿帮助我进行运营工作,但我最终都婉拒了。其实,我只是想挑战一下自己,“是否有勇气走最艰难的道路”,独自一人承担所有责任?
从零开始,完整地设计和规划一个产品,并体验创造产品过程中的每一个角色,这种心路历程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动?现在,我已经找到了答案,这过程既美好又满足。我诚挚地邀请你也去尝试一下。
回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初中时期我也曾梦想成为一名作家。那时的我热爱小说和散文,整天泡在家里翻阅藏书。每当我看到喜欢的句子,就会迫不及待地抄录下来,字迹虽显潦草,却仿佛在害怕稍慢一些就会被遗忘。正是从那时起,我养成了记录和码字的习惯,并始终保持着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的爱好。如今,成为公众号的主要目的无非是为了方便记录和查阅。
产品经理的工作同样需要不断总结和反思。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需将所学心得转化为文字,以便日后回顾和改进。有时候,我们的想法可能会杂乱无章,但通过文字的梳理,我们能够逐渐理清思路。也许你需要一些强迫症来推动自己不断提高效率。例如,你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撰写一篇60分的文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逐渐提高效率,甚至能在半天内完成一篇70分的文章。这时,你还能继续挑战自己,争取在更短的时间内创作出更高品质的作品。
编辑工作只是产品运营的第一步。为了让文字更具吸引力,你需要亲自进行排版设计。你会为了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而精心设计那些别人看不到的部分吗?苹果公司在设计电脑时,即使在用户看不见的机箱内部电路上,也追求极致的美观。同理,当你为自己写的心得体会进行排版时,即使只有你自己一个人阅读,你也会努力使其看起来尽可能完美。
精心编辑一篇文章,确保没有错别字,这是编辑排版的基本要求。合理划分栏目和段落,为了美观的排版,有时甚至需要借助一些微信公众号编辑器。如果觉得现有的编辑器不能满足需求,你甚至可以学习一些CSS前端知识,以实现更高级的排版效果。
除了排版,为文章配上合适的配图也是至关重要的。精美的配图能够显著提升公众号的品质。为了找到合适的素材,你可能需要在互联网上搜索许多图片,同时审美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记住,微信公众号推荐使用900*500像素的图片。
为了更好地掌握配图技巧,我甚至学习了一些Photoshop(PS)知识。现在,我能够为自己的公众号定制合适的图片,甚至可以在画产品原型时找到一些图标素材,甚至制作一些GIF动图。
至于运营方面,我可能不是做得最好的那一个,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确实学到了很多运营知识和技巧。内容运营主要关注输出优质内容以吸引用户,而渠道运营则致力于将产品推广到各种平台。产品运营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领域,公众号运营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运营手段多种多样,如漏斗模型、标题党、热点运营等。通过阅读量、点赞数、评论数等数据指标,我们可以判断一篇文章的品质,并据此进行相应的优化。紧跟社会热点,发布具有时效性的内容,有助于短期内提升文章的曝光率。
总之,一个人做公众号确实充满挑战,但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我们有机会从零开始,体验并承担产品设计的各个角色。如果你也对互联网行业和产品经理这一职位感兴趣,那么不妨尝试自己开发一款类似公众号的小产品,亲身体验从产品设计到运营的全过程。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730724.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