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综合运用用户体验测评、竞品分析和案头研究等手段,协助运营团队提升运营指标。研究成果的价值远超出满足业务方的单一需求,实现一个项目的完美收官,而是致力于跨界学习,不断积累类型需求与问题的解决方案及范式。在深入阅读以下内容之前,请先参阅我们的先前文章《如何设计邀新活动,让产品自传播(一)》。
二、创新可自传播的产品功能
在《自传播:为产品注入自发传播的基因》一书中,作者强调了产品设计初期引入自传播机制的重要性。这种机制一旦内置,产品发布便具备了强大的扩散潜力。本文将从社交视角出发,探讨如何设计能够促进产品自传播的功能。
回顾PC互联网时代,流量主要通过搜索引擎导入。例如,观众想看电影,需先打开浏览器并搜索,随后才能观看;同样,电商购物也常依赖搜索引擎找到网站。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APP应用的普及和微信小程序的出现,流量分布更为分散。用户可以直接打开滴滴APP叫车,或通过京东APP或微信小程序购物。
社交应用因其高频性和自传播特性,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理想的流量聚合与分发平台。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7年Q4暨全年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中国移动网民在社交网络应用上的日均使用时间超过2.5小时,微信、QQ的渗透率也位居移动应用前列。因此,许多产品从设计之初便融入社交元素,以实现快速增长。
这些社交元素的融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平台自生态下,如直播、内容(UGC)和社群;另一类是基于微信社交生态的直销、拼团和微商模式。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将社交基因融入产品核心功能,能有效促进产品的传播和用户增长。
以出行购票工具型产品为例,如何将其社交基因融入产品功能,实现运营活动向产品功能的转化呢?以下是一些策略:
-
邀请卡:借鉴微信钱包-火车票机票的分享奖励活动,设计一款个性化的邀请卡。该卡可集中展示所有邀请类活动的收益,并作为任务分发中心。用户可通过社交关系分销邀请卡,享受主付费产品和增值服务产品的推广收益。
-
拼团模式:将拼团购物引入各类商品销售平台。例如,在火车票机票领域,用户可购买车次后一键分享至微信,邀请他人共同支付,实现优惠共享。此外,还可以设计针对特定场景的拼团功能,如职场同事、熟人朋友团体出行等。
-
问答功能:借鉴微信朋友圈的社交特性,在产品中加入问答功能。用户在查看订单时可加入行程微信群,并在群内提问或回答问题。这不仅能提升用户黏性,还可节省客服成本。
总之,通过将社交元素融入产品核心功能,我们能有效提升产品的自传播能力,实现运营活动的转化。希望这些策略能为产品运营带来新的启示。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730833.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