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作为我国短视频领域的领军者,一直以来都将社交作为其核心功能之一。在熟人社交关系链拓展遭遇瓶颈之际,抖音近期的一系列调整开始着眼于“陌生人社交”领域。据Tech星球报道,抖音的“最近访客”功能已开始大规模内测。然而,该功能目前仍需通过官方推送才能激活。抖音官方表示,该功能仅展示过去30天的访问记录,用户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启用或禁用,以决定是否在访问他人主页时留下足迹。值得注意的是,若用户选择禁用,则无法查看个人主页的最近访客记录。据悉,该记录被嵌入在消息页面中,仅展示他人对自己主页的访问信息,而不涉及用户对他人的访问记录,形成了一种单向的访客展示模式。
此次调整使得“访客记录”这一久未受到关注的社交功能设计再次成为焦点。回顾早期社交产品,访客功能曾颇为流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用户之间的互动联系。在PC时代,以QQ空间和人人网为代表的熟人社交平台均具备此功能。在这些基于社交关系构建的内容社区平台中,访客间的互动往往基于好友关系展开,频繁访问者多为现实中已建立联系的人。因此,这些平台的访客功能均采用双向展示(谁看过我/我看过谁)的设计,旨在保证内容社区的活跃度,提升用户的使用粘性。
然而,进入移动时代后,用户可随时随地打开产品,不再受PC时代使用场景的局限。访客信息在促进产品粘性方面的作用大幅减弱。实际上,在熟人关系中,此类产品设计一直通过制造社交压力来提升互动和粘性。而微信凭借即时通讯的基础功能已获得足够的用户粘性,无需通过最近访客信息来促进用户间的社交互动。微博的个人主页Tab中虽设有“我的经常访问”记录,但同样仅展示用户对其他人的访问信息,而不涉及他人对自己的访问记录,更像是为个人用户开放一个频繁关注的入口,功能类似于微信的常读订阅号,便于优质博主与普通用户之间的内容连接。
随着访客记录功能逐渐被遗忘,抖音此次以完全相反的逻辑使其“复活”。抖音对访客记录的期望依然是为了增加社交互动,但最近访客功能仅对被访问者展示访客信息,实际上指向了陌生人社交。对于抖音而言,由于内容获取主要依赖于平台算法推荐,用户间的联系相对薄弱:即便存在关注列表,但信息流的展示逻辑仍由算法推荐主导,用户主动选择内容的权力有限。这种算法驱动的逻辑虽然提高了用户与内容之间的匹配效率,但也使得抖音在内容分发上忽视了人的属性,缺乏社区文化积淀带来的“人情味”。这也导致抖音用户粘性的建立严重依赖于算法的精度和内容的丰富程度。
然而,随着快手、B站、视频号等平台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抖音并未真正甩开这些对手。抖音上的优质内容生产者也会将内容搬运至其他平台。在此背景下,相比产品粘性优势,抖音社区的薄弱点反而更加明显。因此,抖音并非单纯为了社交而社交,而是在激烈竞争之下,必须在算法推荐之外寻找另一条连接内容和人的路径。然而,可供选择的道路并不多。微博的话题发酵是一种方法,但微博的图文内容生产成本较低,用户更容易围绕某一观点表达态度,进行话题讨论。然而,短视频的生产门槛以及话题内容的同质化严重限制了抖音在话题上的发展空间。因此,社交成为抖音无法割舍的选择。
抖音的朋友Tab旨在增加熟人社交,弥补产品在熟人互动方面的不足。然而,用户转移社交关系的成本过高,朋友Tab因好友数量有限,无法保证足够的内容展示。根据抖音公布的数据,熟人关系虽在持续积累,但难以改变现有格局。熟人社交的难度促使抖音转向普通用户的陌生人社交。因此,抖音对最近访客的设计实际上为用户提供了评论区之外的另一社交互动场所。这一功能也使得抖音在陌生人社交领域与现有产品思路有所不同,大多陌生人社交产品是先有聊天社交,后有平台内容;而抖音则是先有平台内容,后有聊天社交。此次产品更新虽小,但抖音在社交领域的探索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740029.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