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数字文化浪潮中,抖音作为短视频平台的佼佼者,不仅承载了用户娱乐的需求,更成为了网络梗文化的温床。以下是对抖音梗文化现象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其生成、传播及影响力的内在机制。
自今年3月起,抖音平台上涌现出大量以“卑微文学”为主题的搞笑视频,这些视频以独特的幽默风格和创意表达迅速走红。其中,“宝,我今天去输液了。输的什么液?想你的每一夜。”这一梗便是抖音新造梗的典型代表,其聊天记录的曝光引发了网友的广泛模仿和传播。
抖音的梗文化生成并非偶然,而是平台策略与用户创作互动的产物。抖音通过提供丰富的道具玩法和创作工具,降低了用户内容创作的门槛,从而激发了用户的创作热情。尽管抖音无法直接控制梗的产生,但在流量分配上,平台拥有强大的主动权,这为梗的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年来,抖音不仅扮演着“接梗选手”的角色,也开始自主造梗并输出至其他平台。例如,2019年流行的舞蹈视频“影流之主”便是从抖音用户的一段舞蹈视频演变而来,其魔性的动作和土味的背景音乐迅速在抖音走红,并反向输出至B站,获得了极高的播放量和弹幕互动。
另一类梗则源自“神曲”。如“什么是快乐星球”这一热梗,便是由时代少年团成员马嘉祺在《快乐星球5》中的主题曲演绎而来,经过抖音用户的再创作,成为了热门梗,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1.5亿。
梗的“可复制性”是其成为爆款的关键。例如,抖音用户@惠子说情感的视频内容,从夫妻关系和婆媳关系的讨论扩展至社交和职场话题,使得“高情商VS低情商”这一概念得以广泛传播。同样,@宋富贵的短视频“就是玩儿”因其适用场景广泛,也成为了网友喜爱的梗。
抖音用户在玩梗方面表现出极高的技巧,他们能够将其他社区走红的梗玩得出神入化。例如,“凡尔赛文学”这一梗在抖音的词条播放量超过20亿,涵盖了多个领域。
抖音的评论区也成为了梗文化的重要阵地。抖音用户,或称“抖人”,以其独特的评论风格和幽默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微博、豆瓣等平台上的“抖人”评论甚至成为了热门话题,显示出抖音梗文化的广泛影响力。
抖音的社交功能增强,如北京字节跳动CEO张楠在“创新大会2021”上所述,是基于用户需求的自然发展。抖音的社交场景与微信等平台不同,它更注重在微信社交终点流量之前培养陌生人的社交关系。这种社交模式促进了“抖人”在评论区的互动和共同玩梗,本质上是一种陌生人社交的建立过程。
总之,抖音梗文化的兴起是平台策略、用户创作和社交互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梗的把握,抖音不仅巩固了其在年轻人社区中的地位,也为网络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740860.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