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0年已过半程,直播电商的浪潮愈发汹涌澎湃。在这一价值尚难以明确定义的时代,无论是MCN机构、个人还是品牌,纷纷急切地加入这场角逐。这其中,既有同行销售的繁荣景象带来的启示,也有明星、名人、企业领袖亲自参与推动的力量;既有渠道的高调介入,或是结盟、或是分道扬镳的动态;当然,还有那一纸“特别人才”涌入上海、年收入百万、入住上亿豪宅的诱惑。然而,越是在匆忙中上场的参与者,越需要为这种匆忙付出更多的代价。
以直播基地(包括公司、设备乃至网红)的转让为例,在众多群体中频繁出现,一窝蜂的涌入往往导致:未能抓住风口,却落得“满地狼藉”。
直播电商目前处于何种阶段?如何才能打造一场成功的电商直播?团队的功能和分工如何界定?品牌若要开展短视频和直播的全方位布局,有何良策?直播电商虽处于起步阶段却已乱象丛生,这股“风潮”是否会因相关部门的整治而迅速消散?以下十个问题或许能为您揭晓答案!(以下内容摘自火星文明-卡思数据李浩近期在媒体上的访谈记录。)
Q1:直播电商目前处于何种阶段?是短暂的“风口”还是长期的趋势?
直播电商的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本质上,过去十年在“内容分发领域”经历的一次重大变革,正在“产品分发领域”重演。社交媒体和算法媒体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的核心内容分发地位,这种从“人找内容”到“内容找人”的转变,将在产品分发领域再次上演。预计今年直播电商的规模将突破1万亿,我认为五年内,以直播为主的内容电商总体量将突破5万亿。从直播电商的规模来看,淘宝直播今年仍然领先于抖音和快手,但抖音和快手的增长后劲更足,今年或许会是淘宝直播最后一年领跑。
Q2:如何打造一场成功的直播?团队的功能和分工应如何界定?
我们应尽可能采用标准化、流程化的方法,使整个直播过程更加可控。一般来说,我们将直播事务链条分为前、中、后台。主播是前台,即面对用户的一环,他们需要按照策划好的产品台本、直播台本,有技巧地服务于镜头前的用户;中台需要有产品台本的策划能力,以及在直播过程中与用户互动,同时还包括一些辅助性工作,如摄像、打灯、收音、场控等;后台主要涉及两个工作:一是用户运营系统,包括用户服务和用户运营;二是供应链管理系统,包括供应链谈判、引入、品质保障、售后发货等。通过前、中、后台的流程化、齿轮化管理和培训流程,降低主播的风险系数,不将直播的成败完全寄托于主播,让前后台人力更好地协同一致,使直播产生的价值更加稳定。
Q3:作为一名主播,最基本的能力应该是什么?
我认为,卖货只需要两种能力:一是能够触达粉丝的能力。也就是你拥有什么样的粉丝体量?自身有什么关注度?这一点,明星和头部网红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二是卖货人设。明星是否一定有卖货人设?不一定。在我看来,现在只有两种人设是可行的:一是低价;让你的用户知道跟你买东西,一定会很便宜,这意味着要么你接近工业地,要么掌控供应链,能够拿到全网最便宜;二是专业;也就是顾客是否愿意跟随你的指引进行购物行为,专业构建的信任度是引导用户产生购买行为的核心驱动力。
Q4:在抖音上,品牌想要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进行全方位布局,有何良策?
首先,建议采取“组合拳”策略,即种草和卖货必须同时进行。短视频擅长种草,但短视频同样可以带货。直播对带货有直接的引导转化作用,但仍然不要忽视直播的本质也是种草的过程。因此,我们始终认为短视频和直播应该是结合起来的,如果没有长线种草过程,仅仅通过卖货简单收割,那是竭泽而渔的做法;其次,建议战略坚定,以长期主义者的心态对待直播。将直播视为一个必须做成的选项,不要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一旦有测试的心态,如果没有选对红人,或在其他环节出错,你就会怀疑直播带货不适合你,将直播带货视为一个必须做成的目标去做,长期投入,你才能做好;最后,建议圈层渗透。无论是做短视频还是做直播,除了做自己的账号体系外,还需要与许多红人合作。只有将不同粉丝量级的红人运用起来,在不同传播层面、将不同价值的红人组合使用好,才能将分割的圈层打通,这种种草转化的效果才会更好。
Q5:人、货、场这个概念是所有电商直播通用的吗?在抖音上有什么变化?
是的,这个概念是所有电商直播通用的,所有的产品买卖场景都是人、货、场。“场”即渠道,场的核心在于制定的游戏规则,在生态中所有玩家都需要了解渠道对游戏规则的想法,另外场与场之间,也有较大的竞争关系;以抖音直播为例,抖音直播与其他“场(渠道)”有较大的差异:首先,抖音是以内容创造取胜的渠道,抖音在短视频板块的算法更核心在于看你的内容本身质量如何,因此对短视频的内容质量要求很高。而在抖音上开播,你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流量的获取问题,其中,引流视频的内容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其次,这与其他渠道通用的是,“货”本身要好。由于电商直播在前期阶段,我们看到的是红人带货。但进入相对更成熟的阶段时,就变成了货带人。因为顾客相对来说会更倾向于消费原本就喜欢的高性价比产品。谁能够为红人提供更优质的供应链,对于吸引顾客就更加有效,因此,“货品端”也是抖音直播成功的关键点;第三,在“人(主播)”上也是不同的。相对来讲,淘宝的主播更像产品导购,淘宝93%的直播是店铺商家直播,只有不到7%是达人直播;快手主播大多是原生态红人,有着共同的老铁关系,粉丝们对主播直播的包容性极高,即使红人开播不够顺畅甚至出现“翻车”,粉丝也能接受;但在抖音上直播,相对来讲对综合能力需求更强。一是抖音的用户在观看短视频内容时就比较挑剔,对质量水准要求极高,在抖音上做直播,纯导购型主播不可,因为用户会觉得你讲的内容不够精彩;但娱乐类主播如果产品讲不好,或许在供应链上不够强也不可。因此,抖音上的主播需要有一定的综合素质,既要有娱乐主播的潜质,也要有一定的吸粉气质,同时他还需要具备导购一样能把产品讲清楚的能力和特质。
Q6:现在,品牌在直播时遇到的中心难题在哪里?
现在整个行业最大的矛盾点在于人才供应不足。在抖音,实际上已经有许多品牌在做官抖的代运营,许多品牌也想开直播,但还没有到代直播阶段。主要原因在于:可用于服务直播带货的红人和专业化公司数量不足。我曾有一个预测,直播行业大概有4000万的人才缺口。我们对直播红人主播的要求,希望他们有过产品导购的相关经验,且沟通能力较强。当然,我们也通过内容运营和推广工具来帮助他们提高人气,这是直播启动初期必不可少的事。
Q7:你会如何定义淘系、快手、抖音直播的生态?
由于淘宝原本是最大的电商渠道,所以淘宝直播最大的特点是用户行为习惯的迁移。对于淘宝原有的商家来说,就是把生意形式从纯粹的开店,到现在需要在店内开直播,来引导、推荐用户购买。这个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用户行为的存量迁移;快手有非常强的社区特点,在快手上面许多用户购买是根据对红人的信赖购买的。所以在快手上有必要先培养粉丝,也就是在卖货前你需要先得到用户的认可,再使用你的人设来切入直播带货。快手这个渠道,用户多会跟随了解的主播来购买,对主播的包容性更高;而抖音直播生态,与淘系和快手不太相同。如果你没有粉丝基础,是很难触达用户的,纯靠直播来养起来粉丝是很难的。在抖音上面需要内容能力、专业度和供应链,有一定的综合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把抖音直播做起来,对公司事务综合能力要求相对更高一些。
Q8:你对直播行业的未来有何预测?
首先,直播互联网时代真的到来了。直播与短视频的势能是完全不同的,一方面,由于直播相比短视频,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参与创造门槛;另一方面是直播能够把线下买卖场景搬到线上。直播的触发式消费能力很强,场景感很强,因此,直播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契机;其次,从长期竞争来看,电商渠道和短视频巨头之间的竞合联系将越来越强。由于电商渠道强在供应链和用户购买习惯的布局。我相信在相当长的阶段里,电商渠道会贡献更大的界面位体量,但用户的消费行为正在从“人找货”迁移到“货找人”的形式。无论是抖音、快手还是其他平台,都会对集中式电商渠道原有的用户习惯构成很大的冲击和挑战,越来越多的用户会习惯在抖音、快手或其他平台上跟随红人直播购物。从接下来3-5年的形势来看,电商渠道和短视频渠道之间的竞合联系会越来越复杂。由于短视频渠道需要与电商渠道的供应链合作,电商渠道自身也需要短视频来帮助它寻找用户,所以我们必须合作,但相互之间又肯定存在竞争关系。由于用户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用户的总购买力也是有限的,这是一个存量市场而不是一个增量市场。在存量市场里,很显然我们会相互竞争,所以竞合关系将是一个中长期的议题。
Q9:最近总能从各个群里看到很多直播基地转让的消息,你对此如何看待?这是否意味着直播行业已经泡沫大于实际了?
其实这个情况我早就有判断,今年一窝蜂起来的直播基地,过两年就如早几年的双创孵化基地一样,大部分都会落得“满地狼藉”。但我没想到时间会来得这么快。在我看来,直播电商基地有三不做:第一,不靠近优质货源地和集散地不做;第二,没有事务公司聚集的当地不做;第三,没有真正懂行业和有资源的运营团队不做。政府给予的政策扶持和免费场所不是做直播基地的充分条件,甚至都不能算必要条件。
Q10:中消协发布了“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直播带货已成为负面信息“重灾区”,现在相关部门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法规等来规范行业发展。你认为,直播电商这股“风”会不会因为相关部门的牵头整治而“稍纵即逝”?
监管部门最近开始对直播领域的强监管,重点集中在整治娱乐直播的乱象,这个为期可能半年的整治对以“娱乐打赏”为主的直播渠道营收影响会比较明显。直播电商当下被集中诟病的两大缺陷,一个是一味靠“低价”策略吸引用户,另一个是部分直播供应链的产品存在伪劣低质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在电商渠道发展前期同样存在,而且只会更加严重,但并没有阻止电商渠道的一路成长,反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相同的逻辑,直播电商不会一直只靠低价逻辑吸引用户,随着渠道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欺诈和低质产品问题会逐渐且较快得到解决。未来十年,外贸和出口整体承压的大趋势很难改变。我们非常需要利用快速崛起的直播电商业务模式,帮助一大批过去以外贸为主的中国制造企业打开内需市场。直播电商的另一个可见价值,是帮助优质农产品打开销售通道,尤其是打造优质原产地品牌。从大局角度来看,这两点意义重大。因此,我判断有关部门绝不会打压直播电商,而是会很好地保护和引导直播电商行业的良性发展。
在短视频、直播这个变化快速、资源极度分散的行业里,一味静心干活或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758591.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