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直播带货现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渗透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除了淘宝、快手、抖音等主流直播平台之外,知乎、小红书、考拉、京东、拼多多、陌陌、网易、百度、斗鱼等众多企业纷纷加入这场竞争激烈的直播带货之战,各路英豪纷纷亮相,市场竞争态势愈发紧张。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直播带货领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众多大型企业不仅积极布局,其高层领导也亲自上阵。例如,格力电器的董明珠、百度公司的李彦宏、娃哈哈集团的宗庆后、携程集团的梁建章、搜狐公司的张朝阳、网易公司的丁磊等,他们或亲自推荐产品,或参与销售,使得直播带货市场更加引人注目。
实际上,这些企业积极投身直播带货的背后,是他们对万亿级直播电商市场的渴望。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已达到4338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翻倍,达到9610亿元,万亿市场规模指日可待。
在这股热潮之下,带货主播的数量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淘宝直播平台的主播人数已达到2万人,较一年前的6000人增长了233%。尽管直播已成为一大趋势,但其中仍存在以下五大误区:
误区一:盲目追求GMV 前淘宝直播运营负责人赵圆圆曾在社交媒体上指出,直播带货市场存在盲目追求并夸大GMV的现象。虽然高带货成绩对于主播和平台来说是一份极佳的宣传材料,但过度追求虚假的GMV只会损害直播带货的信誉,形成不正常的市场竞争。
误区二:过度包装直播带货能力,宣扬直播万能论 直播带货成为当前最热门的销售方式,许多企业纷纷尝试。尤其在疫情影响下,许多中小企业将线上直播视为重要的自救手段。然而,直播带货并非万能,简单地模仿线下销售模式或跟风做直播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误区三:主播高昂坑位费,销量不兜底 企业在选择带货主播时,往往需要支付高额的“坑位费”。头部主播的坑位费更高,据铅笔道报道,罗永浩的坑位费高达60万元,李佳琦为23~42万元,佣金比例在15%~20%不等。尽管一些头部主播的销量有保障,但也有许多主播无法保证产品销量,甚至出现刷量骗取佣金的现象。
误区四:销量暴涨,但退货率不低 嘉御基金创始人、前阿里巴巴B2B总裁卫哲曾指出,以服装为例,传统门店的退货率通常不超过3%,但电商的退货率高达30%。直播带货的退货率甚至更高,商家需承担退货物流费用、货损、售后等问题。
误区五:品牌就要出低价 对于最便宜、秒杀全网价的观点,我认为低价并非长久之计。对于品牌和商家来说,产品不能仅靠低价来维持,低价只是暂时的策略。但为了销量而不断采取低价策略,长期来看只会损害产品的品牌力。
除了垂直直播渠道外,目前大多数直播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带货上,带货成为直播的唯一目的。然而,我认为带货只是直播的初级阶段,通过直播带来的品牌势能才是真正的核心价值。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758617.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