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的街头巷尾,提及新百橱窗,人们总会想起那个时代特有的风景。据101岁的文周老先生回忆,昔日的新百橱窗不仅是商品展示的窗口,更是南京市民心
新百橱窗:岁月印记与商业传奇
在南京市的街头巷尾,提及新百橱窗,人们总会想起那个时代特有的风景。据101岁的文周老先生回忆,昔日的新百橱窗不仅是商品展示的窗口,更是南京市民心中的一份美好记忆。
文周,这位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美工组长,自上世纪50年代新百初创之时便加入了这个团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新百便意识到商品美陈展示对于营销的重要性,从而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美工师队伍。文周便是这支队伍中的佼佼者。
在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初期,商业广告处于起步阶段。然而,南京新百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决定充分利用中山南路的地理优势,将沿街的8扇大型玻璃橱窗打造成展示新潮商品的舞台。在这里,商品不仅仅是简单的陈列,更是承载着时代特色的思想文化宣传阵地。
文周负责美工组的工作后,与同事们共同探讨,将橱窗设计与商业广告的要求相结合,创作出了既符合政治性、思想性,又具有艺术性和真实性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吸引了市民的目光,更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新百橱窗的设计曾多次获得殊荣。1959年,新百橱窗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案例参加在布拉格召开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告工作会议”。1963年,文周和同事们再次以“行行出状元”为主题,策划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商品橱窗展览,进一步巩固了南京新百在全国商业广告领域的领先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商业广告也不断创新。南京新百在这场变革中勇立潮头,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81年,南京长江机器厂军转民创品牌的“蝙蝠”电扇在新百橱窗内创下了连续两年不间断运转的纪录,迅速打开了销路。
如今,虽然新百的外立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些曾经的新街口中山南路东侧的靓丽风景线依然深深地烙印在南京市民的心中。对于文周老先生来说,新百橱窗不仅仅是一处商业景观,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
“我很怀念那时的新百橱窗,它融入了我们的灵感和情感,也给大家带去了愉悦。”文周老先生感慨地说道。这段美好的回忆,不仅见证了南京新百的发展历程,也成为了南京商业史上一段永恒的佳话。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762119.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