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200万粉UP主终露脸(“消失”的原生UP主)

在B站的月度涨粉榜上,个人创作者和原生UP主的身影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回顾刚刚过去的5月,涨粉TOP30的账号中,个人创作者的踪影寥寥无几。值得一提的是,仅有五位个人创作者的

在B站的月度涨粉榜上,个人创作者和原生UP主的身影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回顾刚刚过去的5月,涨粉TOP30的账号中,个人创作者的踪影寥寥无几。值得一提的是,仅有五位个人创作者的涨粉量低于50万,其中两位更是跨平台成为了大V——@龙飞律师与@无穷小亮,他们的科普日常吸引了广泛关注。

B站200万粉UP主终露脸(“消失”的原生UP主)网

这一现象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自2021年下半年起,B站的涨粉榜呈现出一种固化的模式:平台账号、品牌账号、机构创作者以及少数个人创作者相互交织。以今年1月的涨粉榜为例,仅有四位个人创作者的粉丝增量突破50万大关。若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几乎难以找到真正意义上的B站原生UP主;而从宽泛的角度来定义,罗翔或许可以算作其中之一。

然而,涨粉并非个人创作者面临唯一的问题。更令中腰部创作者忧心的是创作激励的削减。今年3月,不少UP主反映,在B站创作激励机制改革后,部分创作者的收入出现了显著下滑,降幅最高可达90%。对此,UP主树大叔在知乎上指出,创作激励的大幅削减对那些认真创作的中小层UP主造成了重大打击。

头部创作者由于获得更多流量支持,削减创作激励无疑会进一步加剧腰部和尾部创作者的生存困境。作为UGC(用户生成内容)起家的社区,B站为何逐渐难以让个人创作者登上涨粉榜?个人创作者在B站的生存状态是否正变得越来越艰难?

卡思观察到,自2021年起,从增粉量来看,平台账号和品牌账号已经远超个人创作者。例如,去年10月和11月的涨粉榜上,@哔哩哔哩英雄联盟赛事 以超过300万的粉丝增量摘得桂冠。在品牌方面,自2021年起,B站掀起了一股品牌官方账号营销的热潮,众多平时高冷的品牌纷纷推出自己的“杀手锏”。

这些品牌通过鬼畜剪辑、宅舞挑战、搞笑段子等形式吸引粉丝关注。其中,@招商银行官方账号发布的《【招行特供】 ❤挑战全网最甜书记舞 ❤》就以超高热度登榜,力压众多垂类头部UP主。

B站的繁荣景象与个人创作者的艰难处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去年9月,涨粉榜单TOP1的UP主仅实现了57万的粉丝增量;去年11月,增粉量在50万以上的个人创作者仅两位。到了2022年,随着品牌号的崛起,平台原生创作者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然而,与此同时,从其他平台迁移到B站的新人却成为了新的流量宠儿。他们通过拍摄竖屏短视频、从抖音等平台迁徙而来,迅速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例如,@非非宇Fay、@山城小栗旬等人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涨粉。

原生UP主涨粉困难的原因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总结。首先,B站的推荐算法不够精准,这或许是其基因中社区文化的副作用。B站试图通过内容的扩类来吸引新用户,但这也导致了原有圈层文化的冲击。与此相对,平台似乎对算法技术不够重视,降低了内容推荐的精准性。

其次,B站生态在过去两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短视频模式的兴起使得站外创作者更容易获得关注,而平台官方开放商业投流系统后,流量采买变得越来越便捷。此外,随着内容精致化趋势的加剧,B站UP主的创作门槛越来越高。

最后,B站似乎致力于打造“百大UP主”IP效应,并让头部UP主“明星化”。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腰部和尾部创作者的生存空间。

尽管B站依然看重腰部和尾部UP主,并为他们提供真金白银的补贴,但创作激励的急剧缩减无疑会挫伤部分创作者的积极性。综合多个因素来看,B站的外部UP主越来越受欢迎,涨粉榜上原生UP主的身影愈发罕见。

面对这种情况,B站主动干预流量分配或许无可厚非。毕竟,对于平台而言,寻找更多的营收增长点以摆脱亏损困境才是当务之急。然而,在短视频模式的建立和站外达人的涌入对站内文化造成冲击的背景下,B站是否会失去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762791.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