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心脏地带,上海中心大厦52层矗立着一座独特的书店——朵云书院旗舰店。自开业以来,这座书店以其高人气持续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限流影响,2020年12月的营业额仍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11.9%。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书店与网红地标相结合所创造出的独特消费和生活场景。
运营朵云书院品牌的世纪朵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凌云分享了六个关键词来形容这座新型阅读文化空间:书房、展厅、讲堂、会场、客厅、橱窗。凌云认为,这种功能多元、业态复合的新型阅读文化空间,正好满足了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并推动了城市功能的发展。
在很多人眼中,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里,一家具有影响力的新书店开业,不仅是一场文化和行业的盛事,更是一件城市生活的大事。正如作家余华在朵云书院旗舰店开业时所感慨的那样:“可能没有第二个城市会把这样重要的位置安排给一家书店,这是离天空最近的书店。”
位于上海中心大厦52层的朵云书院旗舰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利”优势,开业后吸引了大量排队等候的人群。同样,茑屋书店在上海的复制也证明了这一点。开业初期,上海茑屋书店每天6个时段总计3000个入场名额,总是提前几天就被预约一空。
凌云表示,新型书店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于图书的销售,而在于其提供的多元化服务和文化体验。例如,思南书局复兴中路店通过线上售书的价格优势和线下特殊场景的特殊体验,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此外,书店还提供了看展览、听名家讲座、手作、小型音乐会等多种活动,让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也能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
在日本,茑屋书店通过改造书店、公共图书馆、商业设施等,将其打造成了一个集文化、娱乐、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活方式提案型商业设施。这种模式在国内外的书店中得到了广泛的借鉴和应用。
上海本土书店品牌如大隐书局也在积极探索书店与生活场景的深度融合。四年间,大隐书局创立了“大隐书局”和“海派书房”两个品牌,已有13家门店,并承担了3家图书馆的日常运营。这些书店通过结合不同的生活场景,为市民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未来,新型书店的核心竞争力或许在于其空间运营能力的输出。目前,上海本土书店品牌正在逐渐展现出这种能力。例如,世纪朵云旗下的书店营业额中,有20%来自图书销售,20%来自文创销售,其余60%来自餐饮服务、空间服务、运营输出和品牌输出。这种多元化的收入结构为书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新型书店在上海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革。它们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和文化体验,满足了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并推动了城市功能的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型书店将继续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为市民的精神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764351.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