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抖音的创始人,其求学成长之路充满了创新与突破。1983年,他诞生于福建龙岩一个充满活力的事业单位家庭。父亲曾是市科委的工作人员,后赴东莞创办电子产品加工厂;母亲则为护士。与一般事业单位家庭不同,张一鸣的父母给予了孩子极大的自由,让他从小就自主选择人生道路。
在张一鸣的童年,父母的日常话题多围绕着国外朋友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尽管难以断言1980年代这个小家庭中的创新氛围是否影响了张一鸣的未来,但可以肯定的是,父母的宽松环境和家庭对商业的早期接触,让他早早地接触到了商业世界与创新之间的联系。
在众人眼中,极客的童年应该是早早立下成为科学家的志向。然而,张一鸣再次颠覆了这种想象。他说:“上大学时就想做出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能做出个芯片,或者能够制药,有所突破。所谓科学家的梦想是在小学阶段的想法,早已消逝了。”中学阶段,化学成绩一直优秀的他,对化学实验课提不起兴趣,那些繁琐的程序让他感到既琐碎又危险。
无人能够说清,当年厌恶操弄酒精灯、化学药品的张一鸣是从何时起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第一次规划。但他开始模糊地感知到自己喜欢的是有体验感和参与感,并能够迅速见效的事物。他说:“你的行为,你的输出,都要快点看到变化。而计算机是最快的。”于是,他报考了微电子专业,随后又转专业到软件工程。
这种不甘于做常规、重复事情的性格也在他日后的创业中一再显现。大学毕业后,他曾短暂进入微软,但感觉大公司没有清晰强烈的目标,每天都在做一些离用户很远的基础开发,于是他迅速选择离开。
大学毕业后,张一鸣详细分析了网络信息传播的各个部分和角度,发现信息的组织与分发有巨大的空间。在酷讯工作时,他遇到了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为了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他花了一个小时写了一个小程序,实现了自动搜索并短信通知的功能。这个小程序给他提供了巨大的价值,让他开始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发现信息。
张一鸣从南开大学毕业后,一位师兄在BBS上看了他的背景资料,找他一起创业。当时这位师兄只在电话中简单地告诉张一鸣,他即将开发一款有需求的产品,市面上的产品都做得不好,但只要按照他的思路就能做出很好、很有用的产品。这种对话方式吸引了张一鸣,两周后,他就决定加入。
张一鸣在设计今日头条这套算法前加盟过四家公司,他的职业履历多数与技术有关。连续创业的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4年,30岁的张一鸣创立了字节跳动(bytedance),成为国内增速最快的新闻客户端。
张一鸣创办的今日头条没有编辑团队,不对内容进行人工干预,全靠算法学习进行个性化的机器推荐。也不进行内容的生产加工,只做内容分发渠道。今日头条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就在于机器分发,基于大数据和算法进行个性化推荐,它不仅是一个新闻客户端,还是信息分发平台,是一家具有媒体属性的科技公司。
如今,今日头条的团队已有300多人,其中50%负责技术和后台运营。他们90%都有过在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工作经验,一半是张一鸣曾经的同事。2012年7月,今日头条获得SIG海纳亚洲等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2013年9月获得DST等数千万美元B轮投资;2014年6月3日,今日头条完成C轮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
张一鸣创办的“今日头条”从上线到拥有1000万用户只用了90天。2018年11月,陈林接替张一鸣担任今日头条CEO一职。在张一鸣的带领下,今日头条将继续引领信息分发领域的发展。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13761.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