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抖音安全中心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透明度报告》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该报告被誉为我国首份短视频治理报告。这一报告的发布,不仅彰显了作为国内领先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为国内其他短视频平台树立了良好的示范标杆。
报告显示,抖音致力于围绕“科技力”和“责任心”两大关键词,通过全面而严格的平台治理,引导和促进平台生态的健康与安全,力求打造一个公开透明、值得信赖的平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对于抖音这类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短视频平台,更应将社会责任感置于首位,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承担与其地位相匹配的社会责任。这是外界对抖音的普遍期待,也是抖音对自己的自我要求。
客观而言,作为拥有数千万创作者和数亿用户的短视频平台,抖音所发布作品存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我们对待这种现状的态度以及采取的治理措施。从抖音发布的全国首份短视频治理报告可以看出,近年来备受质疑和诟病的同质化文案、借热点事件无限度营销、违规吃播、各种“×媛”等问题,都在抖音的重点治理范畴。
这些问题不仅侵犯了坚持作品原创者的权益,还影响了亿万用户的使用体验,甚至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当事人带来现实中的影响和困扰。抖音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的治理行动,一方面维护了抖音平台乃至网络生态的良性和健康;另一方面,也维护了平台创作者和用户的权益,充分体现了平台积极承担自身责任的决心。
对于一个创作者和用户都如此庞大的短视频平台来说,要想进行有效的治理,必须借助必要的科技手段。在这次抖音发布的治理报告中,提到了2021年第四季度上线的一个治理短视频同质化乱象的“科技利器”——“粉丝抹除”功能。通过这一功能,可以对存在严重同质化文案的账号进行限制关注,并自动抹除因同质化内容带来的粉丝。这样的功能,从源头上消除了一些人抄袭他人文案的动力,使其通过同质化博眼球的文案吸引流量、增加粉丝的愿望落空。
短视频平台的发展,每天都在出现新的变化,因此围绕短视频平台的治理,也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短视频平台需要根据平台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例如,针对近期公众诟病的户外直播中侵犯他人隐私、街头哗众取宠、强行骚扰他人等行为,抖音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治理行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理效果。
利用短视频、直播等进行的网络诈骗,是抖音重点打击和治理的领域之一,也是抖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为打击涉嫌诈骗的违法行为,抖音安全中心设立反诈专项组,针对短视频、直播、电商等场景,通过反诈宣传、风险提示、内容审核等方式,联合各地警方、权威机构及广大用户进行专项治理。
为了更好地打击网络诈骗,一方面,国家反诈中心、各地警方政务号、抖音安全中心、部分抖音创作者陆续通过抖音平台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反诈宣传,掀起一股反诈宣传潮,对亿万抖音用户起到了很好的提醒作用。另一方面,2021年第四季度,抖音通过平台反诈模型、策略、用户举报等方式累计封禁涉嫌诈骗账号52万个。同时,借助最新上线的“抖音小安”,将诈骗扼杀于摇篮的同时,通过联动多地公安机关,落地打击网络诈骗团伙17个,抓获嫌疑人208人,为打击网络电信诈骗做出了直接的贡献。
一家互联网企业,如何对待自己的用户,如何治理平台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体现的是企业的价值观。作为全国首份短视频治理报告的发布者,抖音对平台的治理举措、治理成效,倡导了一种积极、健康、负责任的价值观,值得肯定,也值得期待。(苑广阔)来源:光明网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740294.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