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伊始,被誉为“直播电商元年”的年份,直播带货领域迅速崛起,众多网红和品牌纷纷加入其中,直播电商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然而,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灰色地带和层出不穷的欺诈手段。
直播带货的表象看似光鲜,实则暗藏诸多“陷阱”。以下将深入剖析直播电商领域内那些鲜为人知的“坑”。
一、坑商家
- 坑位费陷阱
坑位费,即产品在直播中的“出场费”,其费用取决于主播的知名度和带货能力。商家支付给主播的坑位费与最终的销售额并不挂钩。有些主播看中的只是坑位费,对于产品的实际销售情况并不关心。此外,部分主播甚至利用皮包公司,专门诈骗商家的坑位费。
- 超低佣金诱饵
正常情况下,业内卖货佣金比例在20%至40%之间。然而,为了吸引商家,部分MCN机构会将佣金比例降低至10%左右。实际上,这仅是吸引商家的噱头。入坑后,机构会以产品质量、利润、推广等理由不断要求提高佣金比例。
- 销售额保证陷阱
一些MCN机构通过保证固定销售额来赚取佣金。例如,某机构与商家合作带货,合同中规定保证1:1的销售额,否则退款,佣金比例为20%,服务费10万元,保证销售额达到10万元。看似划算的合同实际上隐藏着严重掺水成分,机构利用服务费用冲销量,赚取佣金后,再将部分产品退回,从中获利。
- 假直播,真淘宝客
表面上是直播带货,实际上却是淘宝客的推广方式。例如,某商家与MCN机构合作,签订保量协议,投入1保5,达不到份额则按比例退款,佣金比例为20%,价格必须是历史最低价。然而,机构要求商家使用团长链接,实际上等于不直播也能卖货。
二、坑顾客
- 产品价高品次
为了维持价格优势,部分商家在直播中销售的产品质量低下。据新华网报道,江苏某市民杨先生购买了一床标称100%鹅绒填充物的被子,实际收到的是填充物为垃圾棉的被子。
- 主播和商家唱双簧
为了让顾客下单,主播和商家会联手上演“亏本”戏码。例如,主播会假装口误说出商品底价,然后由其“女朋友”或“小助理”出来“劝阻”,声称价格过高,以此暗示直播间是购买该商品的最佳渠道。
三、结语
直播带货虽然风头正盛,但商家和消费者都需保持警惕。商家在选择合作主播时应谨慎辨别其带货能力,避免陷入上述“坑”。消费者则需擦亮双眼,切勿被主播的情绪煽动所迷惑。对于想要投身直播行业的人来说,切勿轻信“捷径”,潜心研究内容和不断学习才是成功的关键。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758948.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