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短视频平台抖音与快手的运营策略与市场定位时,深入分析2019年的相关研究报告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精准地定位自身在抖音和快手上的运营方向,更为后续的商业化进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短视频领域的两大巨头,抖音与快手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用户群体,它们在算法机制、社交网络、商业化路径以及关键意见领袖(KOL)营销价值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一、平台对比分析
- 用户基础数据对比
根据截止至2019年2月28日的平台数据,抖音的日活跃用户数已突破2.5亿,而快手的日活跃用户数超过1.6亿。这一庞大的用户基数保证了平台的持续活力。在用户构成上,抖音的女性用户比例较高,而快手的男女用户比例相对均衡,达到54:46,更贴近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整体结构。从地域分布来看,抖音的用户主要集中在一线和二线城市,占比达到52%,而快手则更多地覆盖了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占比高达64%,显示出快手用户群体的下沉趋势。在用户活跃时段上,抖音的用户高峰集中在晚上8点到11点,而快手则从晚上6点开始活跃,持续至晚上9点。
- 流量分发逻辑对比
在使用体验上,抖音和快手在流量分发逻辑上存在显著差异。抖音采用滚动式推荐模式,即平台根据内容质量、创作者粉丝量及用户兴趣等因素,对视频进行中心化的流量分配。这种模式使得用户被动接受平台推荐的内容,形成深度沉浸的观看体验。而快手则采用瀑布流式展现模式,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观看内容。
具体到抖音的流量分发逻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抖音作为强运营平台,采用中心化的“计划经济”模式。创作者发布视频后,平台会基于内容质量、粉丝量和用户兴趣等因素进行初始流量分配。
- 初始流量池由算法推荐和粉丝推荐两部分构成。算法推荐将视频推送给可能感兴趣的标签型用户,而粉丝推荐则将视频推送给关注该创作者的粉丝。
- 平台并不会将视频分发给所有关注者,据卡思数据分析,粉丝看到新发视频的概率大约为10%。
这种流量分发逻辑意味着,在抖音上创作内容具有挑战性,创作者需要持续产出优质内容,保持用户关注,增加与用户的互动频率,以维持账号的活跃度。
- 强管控的流量分发逻辑虽然不利于用户与内容创作者之间的深度链接,但有利于制造爆款内容,提高粉丝获取效率。
- 若内容获得积极互动和较高的完播率,视频有机会获得二次流量推荐,从而成为爆款,实现内容的C位出道。
- 爆款内容的发酵周期通常在24小时至7天以内。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抖音和快手的差异,为广告主和MCN机构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营销和内容策略。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677031.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